攝影/解飛
攝影/柴美林
◎曹雪盟
國家話劇院7月推出“CNT現(xiàn)場”高清展映季,將在兩個月的時間里,在全國30個劇場展映8部話劇的高清影像。8月16日、17日,話劇《青蛇》影像版在京連映兩場。這部首演于2013年的作品,時隔多年以另一種方式于國家話劇院劇場與觀眾再相見。
青蛇不再被漠視
盡管視頻影像毫不意外地呈現(xiàn)出一種年代感,但這并不阻礙《青蛇》的情感表達和觀眾的沉浸體驗。當被鏡頭放大的演員表情、行動、神態(tài)乃至服裝的紋理、妝發(fā)的細節(jié)呈現(xiàn)在屏幕上,當秦海璐飾演的青蛇和袁泉飾演的白蛇在舞臺上眼波流轉(zhuǎn)顧盼神飛,辛柏青飾演的法海袈裟飄逸身姿如松,穿越時光的《青蛇》依舊令人心旌搖蕩。
這個蛇年堪稱“白蛇傳大年”。除了話劇《青蛇》的影像放映,同樣脫胎于李碧華小說、由徐克導演的電影《青蛇》4K修復版也將于本月重映。此外,上海大劇院制作的舞劇《白蛇》今年開啟2.0版巡演;上半年,廣州芭蕾舞劇院原創(chuàng)芭蕾舞劇《白蛇傳》走過12座城市;下個月,民族舞劇《白蛇傳》將在蘇州上演。
在絕大多數(shù)改編作品中,白蛇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,青蛇則大多處于從屬地位,她是妹妹、是侍女,但鮮少是聚光燈下的那一個。相比于白蛇,青蛇有更強的妖性、獸性和野性,率性而為,鋒芒畢露,被視為白蛇的天然對照組。但她的形象通常缺乏主體性,有研究者認為,“她自身的幸福是被漠視和忽略的”。
云門舞集1975年出品的《白蛇傳》,可看作在改編這一傳統(tǒng)敘事方面的早期探索。劇中的青蛇不再從屬于白蛇,而成為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女性個體,并重點塑造二者對情感的追求。到了20世紀80年代,李碧華的小說《青蛇》徹底顛覆了傳統(tǒng)白蛇故事的情節(jié),從邊緣視角解構(gòu)廣為流傳的愛情神話。
小說中,青蛇成為許白戀情與人間情感的觀察者,以第一人稱講述她和白蛇成為人之后的情感體驗和心路歷程,這也成為故事的核心發(fā)展動力;青蛇、白蛇、許仙、法海陷入復雜的關(guān)系,構(gòu)成了以女性視角為中心的敘事。
小說展現(xiàn)出童話般愛情故事的背面,充滿了猜疑、欺騙、背叛。許仙懦弱、背信棄義的形象在一些文藝作品中已得到展現(xiàn),小說中的許仙則有過之無不及,甚至在明知青、白蛇并非人類后仍滿心算計“財色兼收,坐享其成”,最后死在小青劍下;法海以公理大義之名擄走許仙,鎮(zhèn)壓白蛇,同樣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欲。
在這個故事里,白蛇愛上許仙后,逐漸向好妻子、好女人發(fā)展,直至徹底變成干凈忠誠的“素貞”,在所謂的愛情中接受了傳統(tǒng)女性身份,完成了由妖向人的轉(zhuǎn)變。而青蛇則以一種游戲人間的狀態(tài)存在,最終看透了世間情感,又在下一個輪回中恣意率性。傳統(tǒng)講述中青蛇的野性難馴,由此轉(zhuǎn)變?yōu)楦覑鄹液?、自由獨立和對生命與情感的主導掌控。
法海不再是審判者
從小說來到舞臺,話劇《青蛇》在尊重原著的基礎(chǔ)上從新的視角開辟故事,將劇中四個主要角色置于人、妖、佛三個層面的糾葛之中。許仙代表最普通、最現(xiàn)實的人;白蛇、青蛇是妖,白蛇想成人,青蛇則始終記得自己是能變成人的妖;法海是想成佛的人。人、妖、佛在各自禪悟的歷程中不斷探索出路。
白蛇和青蛇學做人就是學習擁有情感、安放情感的過程。白蛇說:“我要做那一戶戶炊煙升起的人家、一扇扇亮著燈的窗戶里面,坐著的那個良家婦女。”青蛇則說:“我從踏上人間的第一步就知道,做人要快活?!彼齻冞x擇了迥然不同的道路,以不同的方式領(lǐng)悟何為情、何為人。
白蛇對于人世間的道德倫理、世俗教條樣樣學習遵守,以至于比人更像“人”。但現(xiàn)實給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。她毫無保留的奉獻與付出,換來的是背叛。從想成人到成為人,再到不再渴望擁有人的眼淚、人的頭腦、人的心,她主動走進雷峰塔,最終修成正果,白蛇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