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宣傳死因登記報告工作成績,克制很重要。圖/IC photo
當死因登記報告工作傳來“喜報”,你會作何感想?
近日,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下發(fā)《關于2020—2024年中國死因登記報告工作階段總結表揚的通知》(下稱《通知》),對2020—2024年中國死因登記報告工作進行總結,對表現優(yōu)秀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揚。非常扎眼的是,部分受表彰單位,以“喜報”口吻進行了宣傳。比如,涼山州、平涼市、綿陽市等多地疾控中心,都采取了“喜報”這一表述。
不得不說,如此宣傳,難言妥當,有點“高興過頭”了。誠然,如《通知》所指出的,在測量人群健康狀況、評價重大公共衛(wèi)生政策方面,死因監(jiān)測數據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而死因登記報告工作,則是前提性的基礎工作,其價值與意義不容小覷。
不少地方疾控部門扎實投入,擴大了登記報告覆蓋范圍,提高了數據質量,工作開展卓有成效,當然值得肯定。受表彰者想廣而告之,也在情理之中。但是,冠之以“喜報”卻失了些尊重。
死因登記報告工作,哪怕做到了“零遺漏”,哪怕數據收集再規(guī)范、再精準,其實質仍是對死亡信息的記錄,背后關涉著眾多個體和家庭的不幸乃至傷痛。
疾控部門的使命,說到底,是對“人”給予關懷。但在死因登記報告工作“喜報”中,逝者仿佛成了“數據背景板”,這不符合大眾對疾控部門的期待。
疾控部門雖不在“一線”,但也長期與疾病、死亡打交道。死因登記工作“喜報”背后,相關人員是否存在類似的同理心缺失問題,恐怕非常值得關注和追問。
無論如何,死因登記報告工作再出色,宣傳也需多些莊重沉穩(wěn)。工作取得成績固然應得到表彰,但公共機構的類似宣傳還是需照顧到輿論觀感,慎重些為好。
撰稿 / 張瑜(媒體人)
編輯 / 遲道華
校對 / 王心
本文鏈接:http://jphkf.cn/news-6-2396-0.html死因登記報告工作被表揚,還是不用“喜報”為好 | 新京報快評
聲明: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(fā)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