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網(wǎng)記者 劉佳琦 通訊員 李光楨 翟慎安 報道
雷鋒精神永不褪色,青春坐標跨越時空。
在山東水利技師學院(以下簡稱水院)內(nèi),有一座以展現(xiàn)、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的博物館——山東水利技師學院新時代雷鋒精神文化博物館(以下簡稱雷鋒館)。該館自2022年3月建成以來,已面向校內(nèi)外接待參觀人數(shù)達3萬余人次,成為淄博市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和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要平臺。
這座展陳面積達1000余平方米的雷鋒館是什么樣的?近日,記者來到水院,在雷鋒館里沉浸式感受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。
“雷鋒館的創(chuàng)建源于學院黨委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用好紅色資源、傳承好紅色基因的相關指示精神。”該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館內(nèi)共有展品345件,展館外另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圖書角,集參觀、學習、研究、教學和實踐“五位一體”,全面打造具有水院特色的思政育人平臺,單次可容納200余人參觀。
走進雷鋒館,迎面看到的是高大的金色雷鋒塑像,在頂端金色黨徽的映襯下顯得高大而又莊嚴。左右兩側(cè)分別有“向雷鋒同志學習”和“雷鋒精神人人可學,奉獻愛心處處可為”的題詞,中間鐫刻著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精神譜系,寓意著在黨的領導下,雷鋒精神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潔凈美好。
沿著參觀路線左行,你可以看到一面鋪滿雷鋒形象照片的墻面。在這些照片上,雷鋒青春、陽光、愛笑的樣子涌入腦海,瞬間拉近了雷鋒與我們之間的距離。
“雷鋒同志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,7歲成了孤兒,小學畢業(yè)后先后做過農(nóng)民、公務員、工人、軍人。1962年8月15日,雷鋒在遼寧撫順因公殉職,年僅22歲……”在該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,筆者先后參觀了光輝的一生、榜樣的力量、永恒的精神、守初心擔使命四大板塊,在眾多珍貴展品和視頻中了解到了雷鋒同志的成長歷程、感人事跡、領導關懷和雷鋒精神的形成過程,生動詮釋了雷鋒精神的豐富內(nèi)涵。
在這里,你可以看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同志題詞的報紙原件,其中第一份報紙原件,是在雷鋒生前1961年5月5日刊發(fā)的《人民日報》。在這里,你還能聽到珍貴的雷鋒原聲錄音?!拔抑挥懈玫貫辄h工作,好好地學習,練好本領,當祖國需要我的時候,我一定要挺身而出,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,獻給偉大的黨,獻給人民!”這慷慨激昂的話語震撼人心,讓人久久難忘。
參觀結(jié)束后,館內(nèi)最后一面墻呈現(xiàn)了6件“學院學雷鋒好人好事”,彰顯了師生們堅持專業(yè)技能與奉獻精神相融、青春熱血與社會需求共振,用“一團火”點亮“滿天星”的堅定與堅守。
“學院建設雷鋒館旨在引領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,從中領略榜樣風范、汲取勵志養(yǎng)分、強化擔當作為,轉(zhuǎn)化為自身不斷發(fā)展進步的精神支撐。”據(jù)該館相關負責人介紹,開館三年來,學院依托雷鋒館,結(jié)合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等,開設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課程,并將弘揚雷鋒精神融入每年春季和秋季開學后第一周的思政教學,此外,學校還將孫大廣思政名師工作室設立在館內(nèi),實現(xiàn)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的高度融合,極大豐富了機關企事業(yè)單位、大中小學生、社會團體開展黨性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、參觀研學等活動的載體選擇。
截至目前,已有淄博市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、淄博市勞模工匠學院產(chǎn)業(yè)工人紅色教育基地等15個教育研學培訓基地相繼落戶于雷鋒館,吸引著國外教育界人士、國際留學生和國內(nèi)社會各界3萬余人次前來開展各類參觀學習,此外,學校的“鋒華少年”雷鋒志愿服務隊連續(xù)三年被表彰為山東省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“優(yōu)秀服務團隊”,雷鋒精神在這里閃閃發(fā)光。
本文鏈接:http://jphkf.cn/news-8-4580-0.html山東水利技師學院新時代雷鋒精神文化博物館 雷鋒精神在這里閃閃發(fā)光
聲明:本網(wǎng)頁內(nèi)容由互聯(lián)網(wǎng)博主自發(fā)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(quán)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