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24日下午6時,知名手外科專家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,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逝世,享年87歲。
顧玉東,1937年10月出生于山東章丘,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他是我國著名醫(yī)學家、教育家,中國手外科、顯微外科、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,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手外科主任。
一雙手,顧玉東研究了一輩子。在手外科領域,顧玉東帶領團隊創(chuàng)造了多個世界第一:國際上用“膈神經”移位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第一人;首創(chuàng)“第二套供血系統(tǒng)”使足趾游離移植再造拇指手術成功率提升到100%;用傷者健側的頸7神經來修復癱瘓的手臂獲得成功。
“聽黨的話,學白求恩,做人民的好醫(yī)生”,是顧玉東院士從醫(yī)的座右銘。顧玉東曾坦言,作為一名手外科專家,他的這雙手是千千萬萬個手外傷病人造就而成的。
“更心儀內科”
談及當初為何投身醫(yī)學事業(yè),顧玉東曾在接受采訪時回憶,這要追溯到1947年的一個夜晚。
當時,年僅10歲的他因腦膜腦炎突發(fā)高燒抽搐而不省人事,情況十分兇險。醫(yī)院值班醫(yī)生喊了一位老醫(yī)生從家中趕到醫(yī)院搶救,整晚都沒有停下來,這名救人心切的醫(yī)生因過于疲憊還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,顧不上疼痛,老醫(yī)生將他從死亡邊緣拖了回來,顧玉東當時就立志向這位老醫(yī)生學習。
1955年,顧玉東從衛(wèi)校畢業(yè)后被分配到上?;S保健站工作。報考大學時,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當時的上海第一醫(yī)學院(現(xiàn)復旦大學上海醫(yī)學院)。
1961年,顧玉東畢業(yè)分配到華山醫(yī)院骨科,這并非自己心儀的內科,于是他帶著自己發(fā)表的論文去找校黨委書記。黨委書記只說了兩句話:好的內科醫(yī)生應該做外科,交叉互補;要服從組織分配,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,這兩句話令顧玉東心服口服。
后來每每回想起這段往事,顧玉東釋然道:“當個人興趣和人民的需要有矛盾時,要服從人民的需要,興趣是可以培養(yǎng)的。”從此,“一雙手”成為了顧玉東醫(yī)學人生中,最為特殊的符號。
1個失敗病例
在這里,顧玉東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楊東岳教授,當時楊東岳教授任骨科副主任、手外科負責人。在手外科工作時,楊東岳教授不僅傳授他精湛的手術技藝,更用自己的行動詮釋醫(yī)者仁心的真諦。
1966年2月13日,顧玉東迎來從醫(yī)生涯的首個“第一”,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術在華山醫(yī)院進行。在楊東岳教授的主持下,顧玉東參與了這臺歷經22個小時的艱難手術,最終為一位工人通過移植其足趾,成功再造了拇指。此后連續(xù)五個月,顧玉東每月都參與一例足趾移植手術,均獲成功。
隨后九年間,顧玉東跟著楊東岳教授做了近100例足趾游離再造拇指手術。當楊東岳教授在舊金山作報告時,因近100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術中只有7例失敗,被時任大會主席哈瑞·邦克稱贊為“成活率最高、功能最好”的手術。
每當給青年醫(yī)生講課時,顧玉東總會提到1個失敗的病例。1981年,一名因工傷折斷拇指的19歲女孩從大連來到上海,希望在華山醫(yī)院接受拇指再造手術。然而,手術進展得很不順利,顧玉東發(fā)現(xiàn),女孩的足背動脈血管遠比常人要細,很容易發(fā)生供血中斷,導致足趾壞死。
雖然家屬一再表示理解,但顧玉東無法原諒自己,“醫(yī)生的職責就是給病人解除痛苦,她的手指沒好,還少了一個腳趾,等于增加了痛苦?!鳖櫽駯|說,醫(yī)生的職業(yè)不能拿百分比來算,即使99%的成功,但1%的失敗對那一位患者而言,也是100%的失敗?!安灰尣∪藥еM麃恚瑤е纯嘧?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BUY即熱新聞——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抱著這一信念,顧玉東歷時5年研究,首創(chuàng)了“第二套供血系統(tǒng)”,攻克了血管變異的難題。此后,凡是通過“兩套供血系統(tǒng)”進行的手術,沒有一例失敗。顧玉東也因這項成果,在1987年首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此后,他又開創(chuàng)了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等多項創(chuàng)新技術,成為國際公認的領軍人物。1989年,第八屆國際臂叢學術大會召開,顧玉東關于“頸7神經根移位”的報告轟動全場。
顧玉東曾坦言,作為一名手外科專家,他的這雙手是千千萬萬個手外傷病人造就而成的。在第一本專著的前言中,他以誠摯之心寫下了——“這三十年是病人無數次的痛苦和鮮血,讓我由無知到有所知,由理論到實踐”。
“肩并肩”的傳承方式
作為杰出的醫(yī)學教育工作者,在華山醫(yī)院擔任手外科主任期間,顧玉東始終強調教師和醫(yī)生這兩個身份的重要性。他認為,只有自己做到最好,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。他也常?;貞泴煑顤|岳教授每次查房都認真閱讀每位患者病史并仔細檢查的嚴謹態(tài)度,并將這種精神傳承給自己的學生,他說“年輕醫(yī)師首先要以臨床工作為重,學會看病是立身之本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BUY即熱新聞——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他對醫(yī)生層次的理解有四重境界:“第一個層次是普通的醫(yī)生,能夠看??;第二個層次是能看別人看不好的病,這樣的醫(yī)生是出色的;第三個層次是不僅能治療當前的疾病,還能預測未來可能發(fā)生的病癥,這是更高級的醫(yī)生;而最高層次的醫(yī)生,則像白求恩那樣,為了病人不惜犧牲自己。”
學生徐文東教授回憶說,他29歲首次在跳動的心臟上取膈神經時,顧玉東院士就站在他身后支持著他。“在外科手術室里,誰的資歷最深,誰就要承擔最大的責任。老師站在學生背后,意味著‘有我在,我擔著’?!闭沁@種“肩并肩”的傳承方式,推動了手術技藝的不斷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。
顧玉東還非常重視科普工作?!芭c其等到生病再治療,不如通過普及科學知識讓大眾了解如何預防疾病?!睘橥茝V健康知識,他和團隊開發(fā)了一套簡單易學的手指保健操,專門針對老年人設計,旨在通過日常鍛煉提高手指靈活性和大腦功能。
“永遠聽黨的話,一輩子學白求恩,終生做人民的好醫(yī)生”,顧玉東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三句話。
顧玉東將手內部肌功能重建視為手外科領域的“哥德巴赫猜想”?!皩φ茖χ甘鞘謨炔考〉墓δ埽@個手勢表示數字‘0’?!鳖櫽駯|坦言,自己所有的成果加在一起,還沒做到這個“0”。他說:“這是我們醫(yī)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,我希望年輕一代能在這個問題上有所建樹。”
當下,醫(yī)學技術不斷進步,面對未來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,顧玉東曾寄語年輕一代:“繼承傳統(tǒng),更要創(chuàng)造未來。”他指出,無論是利用人工智能還是其他現(xiàn)代技術,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,并為之不懈努力。對于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瓶頸或困難的年輕人,他給予堅定支持:“只要方向對了,就該堅持下去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BUY即熱新聞——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本文鏈接:http://jphkf.cn/news-8-4743-0.html送別顧玉東院士:一雙手,研究了一輩子
聲明:本網頁內容由互聯(lián)網博主自發(fā)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