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《中國科學報》實習生 趙婉婷 記者 胡珉琦
6月初,陳兆洋和劉巧巧終于結(jié)束了8年戀愛長跑,領(lǐng)證結(jié)婚了。
他們的“紅娘”是蟲子。而這蟲子,也是他們求學路上一座高高的“山丘”。
過去整整5年,陳兆洋在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彩萬志/李虎課題組死磕一項有關(guān)“無刺蜂-獵蝽”的行為學研究,試圖對無脊椎動物使用工具進行深入分析。上個月,他終于有驚無險地趕在博士畢業(yè)前,在美國《國家科學院院刊》(PNAS)上發(fā)表了自己的論文。
陳兆洋說,“很慶幸可以繼續(xù)做兒時喜歡的事情。劉巧巧說我們都很酷,長大了回答自己小時候好奇的問題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gk即熱新聞——關(guān)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更值得慶幸的是,越過山丘,依然有人守候。
領(lǐng)證這天,捕蟲網(wǎng)是陳兆洋和劉巧巧的拍攝道具。
1 以身做餌!獵蝽是個狠角色
使用工具,曾經(jīng)被認為是人類專利。隨著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黑猩猩能用樹枝釣白蟻、猴子用石頭敲擊堅果等案例,動物也會使用工具逐漸被人們認可。而關(guān)于動物使用工具行為的系統(tǒng)性研究卻少之又少。
陳兆洋的這項研究,就是為了搞清楚淡尾食蜂獵蝽如何使用“工具”誘捕無刺蜂。
淡尾食蜂獵蝽和無刺蜂的“老家”在西雙版納。5年前,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汪正威發(fā)現(xiàn),它們之間的捕食與防御博弈十分有趣。
通常,無刺蜂會收集植物膠并加工成蜂膠,將膠滴布置在蜂巢入口周圍,利用膠滴的黏性與刺激性氣味趕走捕食者——比如螞蟻。但這一招對獵蝽卻不起作用。獵蝽不僅沒有被蜂巢口的蜂膠熏跑,反而能在蜂巢口輕而易舉捕獲無刺蜂。
出于對獵蝽行為的好奇,汪正威托同行的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徐環(huán)李,將該獵蝽的成蟲和卵交給了已從事獵蝽科昆蟲分類與進化研究30余年的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教授彩萬志。彼時剛?cè)雽W的陳兆洋,開始續(xù)寫獵蝽和無刺蜂的故事線。
由于新生需要上課,同課題組的“學姐”劉巧巧會幫助陳兆洋照護獵蝽。有天她突發(fā)奇想,把蜂膠丟給了獵蝽,沒想到它們立馬將蜂膠涂到了足上。
陳兆洋向汪正威分享了這個有趣的發(fā)現(xiàn)。沒多久,汪正威也在野外觀察到了這一現(xiàn)象。他注意到,在捕食無刺蜂前,獵蝽會取蜂巢周圍的蜂膠涂在足上。
陳兆洋最初推測,獵蝽是想利用蜂膠的氣味將自己模擬成蜂巢的一部分或無刺蜂,從而悄悄潛入蜂巢進行捕食。在生物學中,這種行為被稱為“化學擬態(tài)”。
然而,在團隊設(shè)計的控制實驗中,這一想法被徹底推翻了。
對照實驗顯示,涂抹蜂膠雖然顯著提高了獵蝽捕食的成功率,但蜂膠本身并沒能保護獵蝽,反而引得無刺蜂對獵蝽涂膠的部位發(fā)動了瘋狂的攻擊。
“獵蝽的捕食和無刺蜂的攻擊,這兩件看起來相悖的事件中存在著巧妙的聯(lián)系:當無刺蜂對獵蝽的前足與中足發(fā)動高頻率攻擊的時候,獵蝽的捕食效率也會隨之提高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gk即熱新聞——關(guān)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就在陳兆洋匯報這一實驗結(jié)果后,導師又提出了一個關(guān)鍵問題:蜂巢入口也有蜂膠,為什么無刺蜂不飛到獵蝽周圍的膠滴上,而能精確瞄準獵蝽的身體?
無刺蜂對待兩處蜂膠截然不同的態(tài)度,讓陳兆洋百思不得其解。
陳兆洋先測定了蜂膠揮發(fā)物的成分,但并沒有找到答案。
轉(zhuǎn)機源自陳兆洋做的一個夢。
在夢里,身為陜西人的他看著餐館的辣子罐問:“老板,你家油潑面為啥不香?”
“你攪和一下就香了?!崩习寤卮稹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gk即熱新聞——關(guān)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陳兆洋猛地驚醒。他第一時間打開手機記錄自己的想法:油潑辣子被攪拌后散發(fā)出香味,蜂膠也一樣,被獵蝽涂抹以后,揮發(fā)物得以釋放。
隨后,陳兆洋對蜂膠揮發(fā)物進行了定量分析。結(jié)果證實,在自然條件下,蜂膠被無刺蜂放置在蜂巢周圍后,隨著時間的推移,其表面開始凝固,揮發(fā)物含量開始下降。而獵蝽涂抹蜂膠后,由于蜂膠被攤開,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變大,其中的化學信號就被進一步釋放了。
想象一下,當你精心打造的安全防線,有一天竟被入侵者變成引誘你上鉤的致命誘餌!陳兆洋立刻聯(lián)想到武俠小說的情節(jié)——以彼之道,還施彼身。而這一切就發(fā)生在真實的“昆蟲江湖”里。
(從圖A到圖D))獵蝽接近蜂巢口、涂膠、吸引無刺蜂、捕食。
2 養(yǎng)蟲子的幸運兒
淡尾食蜂獵蝽將“外緣物體”蜂膠涂在足上,通過改變蜂膠的物理特性,調(diào)整自身與獵物之間的信息流,實現(xiàn)捕食無刺蜂的特定目標,這樣的行為符合學界對于動物使用工具的定義。
研究團隊介紹,這項研究中“無刺蜂-獵蝽”無脊椎動物系統(tǒng)的倫理限制少,是研究適應(yīng)性進化和工具使用行為的寶貴模型。
然而,想要順利開展昆蟲行為實驗,養(yǎng)活足夠多的實驗對象是第一步。
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副教授田里和教授李虎回憶,早在20年前,課題組就想深入開展獵蝽的行為學研究,但屢次止步于繁殖種群的環(huán)節(jié)?!耙环矫媸芟抻隗w系不夠成熟,另一方面學生很難堅持。”
而陳兆洋,是養(yǎng)蟲子的幸運兒。
時鐘撥回陳兆洋碩士報到那天,李虎給了他一個卵塊,“這個卵好好養(yǎng)一下,是個很好的獵蝽”。他的眼里瞬間有了光。
從上幼兒園開始,陳兆洋就對養(yǎng)蟲很有興趣。長大后,每當蟲子在掌心停駐,他都會像小時候一樣細心觀察。
接手獵蝽后,陳兆洋通常早7點就到實驗室,開始飼喂“嗷嗷待哺”的獵蝽。實驗室的獵蝽最多時,有數(shù)千只。
陳兆洋工位旁飼養(yǎng)的獵蝽。
陳兆洋坦言,自己并沒有養(yǎng)蟲天賦,只是個“乘風而行”的幸運兒。“正好趕上學院搬進了新樓,實驗室能提供優(yōu)越條件,因此才有可能把一個種群維持下去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gk即熱新聞——關(guān)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碩博連讀這5年,陳兆洋從未回家過過年。春節(jié)期間,他在實驗室飼養(yǎng)獵蝽,實驗室老師們則將家里的菜肴帶到實驗室,與留校的學生們一起吃團圓飯。
除了建立實驗室種群,陳兆洋還要到野外進行活體觀測實驗。這也是還原并驗證結(jié)論的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
這些年,他多次往返于北京和西雙版納,每次都要在獵蝽“老家”住上一段日子。在西雙版納的山頭,他搭建好實驗設(shè)備,將獵蝽引導到蜂巢口,記錄獵蝽與無刺蜂的交互行為。野外的情況變幻莫測,有時剛搭好設(shè)備,一陣狂風掀翻一切;趕上暴雨,他還曾被困在山上,與蜂、蝽、跳蚤為伴。
陳兆洋在版納進行野外觀測。
回到室內(nèi),陳兆洋需要一幀幀檢查并記錄昆蟲的行為。每到吃飯時,野外記錄的視頻與照片就是他的“電子榨菜”。
3 不問成果,不計得失
5月13日,論文正式上線。20日,陳兆洋受邀與學院師生分享了這項成果。
“5·20”是個甜蜜的日子,這一天也是世界蜜蜂日。巧合的是,這項研究本就與蜜蜂有關(guān)。
分享會的最后一張PPT上,陳兆洋放上了他與“學姐”劉巧巧的合影。
若不是因為她,陳兆洋不會與這個課題組相遇。
2018年春天,陪女朋友到北京參加研究生面試的陳兆洋,一同拜訪了彩萬志教授?!叭f萬沒想到,彩老師第一次見到我,就邀請我旁聽他當晚的研究生課程,甚至讓我上臺分享了自己玩蟲子的經(jīng)歷?!标愓籽笫軐櫲趔@。
臨別時,他小心翼翼地詢問彩老師,自己是否也能考他的研究生。當時,彩萬志送給陳兆洋一本書,還在贈言中留下了一句話:窮小蟲之理,建科學大業(yè)。
考研第一年,陳兆洋邊復習邊繼續(xù)做著各種“兼職”,試圖學業(yè)、事業(yè)兩手抓。“既要又要”的他,毫無懸念地失敗了。劉巧巧看在眼里,卻從未點破。
“二戰(zhàn)”這年,他狠了狠心,放下所有雜念,終于如愿“上岸”。
重回校園后,他與獵蝽和無刺蜂一路“死磕”,卻遲遲沒有論文“傍身”,時常焦慮。但幸運的是,他所在的研究團隊是他的后盾。
有陳卓師兄手把手教他使用拍攝器材;有王時雨、陳婷兩位師妹幫他做食性實驗;有田里老師幫他一遍遍打磨論文;有李虎和彩萬志兩位老師幫他指出問題,修正思考方向;還有“校外導師”汪正威帶他參加各種昆蟲行為學會議,24小時在線為他提供“情緒價值”……
陳兆洋深深感激這個團隊的每一位老師、同學,在他寸步難行的日子里,給予他引導和鼓勵。
作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的汪正威,對陳兆洋有著特別的喜愛?!八且粋€難得‘耐磨’的學生。這種耐磨甚至比熱情更重要,因為科研帶來的滿足常常是滯后的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gk即熱新聞——關(guān)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最近,陳兆洋即將博士畢業(yè),而劉巧巧也將博后出站。曾經(jīng),他在早起喂蟲時幫她帶早餐,她在他上課時幫忙照顧獵蝽。未來的日子,兩人約定繼續(xù)開創(chuàng)彼此的“小蟲大業(yè)”。
這篇論文上線那天,陳兆洋寫了一條長長的朋友圈。除了感謝課題組,他在文末寫道:“最后還是要感謝我的劉大佬,多年來風里雨里的陪伴與無微不至的包容照顧,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不問成果,不計得失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gk即熱新聞——關(guān)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.com
不問成果,不計得失。無論是對所愛之事,還是所愛之人……
相關(guān)論文信息:
https://doi.org/10.1073/pnas.2422597122
本文鏈接:http://jphkf.cn/news-8-5331-0.html碩博5年獲唯一突破!他卻慶幸,越過山丘,依然有人守候
聲明:本網(wǎng)頁內(nèi)容由互聯(lián)網(wǎng)博主自發(fā)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(quán)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下一篇:邱偉杰任集美大學黨委書記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