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,選手在賽場奮力奔跑。圖/IC photo
除了寒暑假,中小學生以后可能還將迎來春秋假。
日前,中辦、國辦印發(fā)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提出,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。這一內容,引發(fā)多方關注,可謂激活消費的一記妙招。
其實,中小學設置春秋假并非新鮮議題,在過往政策脈絡中早有跡可循。
早在2013年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(fā)的《國民旅游休閑綱要(2013-2020年)》就規(guī)定,“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,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、暑假時間,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”。2014年國務院印發(fā)的《關于促進旅游業(yè)改革發(fā)展的若干意見》指出,“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,高等學??山Y合實際調整寒、暑假時間,中小學可按有關規(guī)定安排放春假”。
而在2020年,教育部對“關于增設大中小學春秋假期建立錯峰休假制度促進旅游業(yè)均衡健康發(fā)展的建議”進行答復時,也明確表態(tài),“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(guī)定課程,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長的前提下,學校放假時間包括春秋假時間由各地、高等學校結合實際做出具體安排”??梢姡瑥恼咭罁?jù)上來說,中小學設置春秋假,是行得通的。
實踐層面,也有一些地方進行了探索和嘗試。從2004年開始,杭州市就在全國率先開展中小學春秋假試點,春假一般安排在勞動節(jié)前后兩周,通常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秋假則為11月第一周,假期為一周。溫州則推行普通高中“學段制”教學安排,調整寒暑假時間,增加春、秋假。這些實踐,為全國范圍內的假期安排制度創(chuàng)新提供了寶貴經驗。
從提升旅游體驗的視角審視,春秋假的設置也有重要意義。當前,學生假期主要集中在寒暑假,夏季天氣炎熱,冬季氣候寒冷,客觀條件致使外出旅行體驗大打折扣。更為突出的是,全國中小學生假期高度重合,每逢寒暑假,熱門旅游景點人滿為患,景區(qū)承載壓力劇增,游客摩肩接踵,不僅影響旅行舒適度,還可能帶來安全隱患。
鑒此,若各地中小學能夠靈活設置春秋假,可有效實現(xiàn)錯峰出行,分流景區(qū)寒暑假的客流壓力。與此同時,錯峰出行模式還能破解假日經濟 “潮汐效應”痛點,激活家庭消費潛力,促進旅游市場在不同時段均衡發(fā)展,助力各地提振消費。
但公眾擔心的在于,孩子放春秋假,父母能不能跟著一起休假?如果僅僅是給孩子放春秋假,但父母卻不能享受帶薪休假,那么孩子的假期誰來管將成為父母的新煩惱。尤其是雙職工家庭將面臨 “孩子放假、家長上班”的難題。
這種“制度斷層”可能會導致部分家庭不得不將孩子托付給培訓機構,從而形成新的負擔。所以,給孩子放春秋假,能不能發(fā)揮帶動旅游消費的作用,還需要帶薪休假制度等政策的配套落實。
另一方面,當下基礎教育領域的教育競爭日益激烈。在一些家長看來,孩子面臨的不是假期太少的問題,而是學習時間不夠的問題。最近一段時間,一些地方開始在高中恢復“雙休日”制度。沒想到,此舉卻遭遇部分家長的抵制和反對??梢?,如果不改變當下的教育生態(tài),家長的教育觀念沒有轉變,春秋假很可能再度淪為補課、搶跑的時間。
與此同時,春秋假的靈活設置也對學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。教學計劃調整、教師輪休安排、校園安全保障等問題都需要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。
中小學春秋假制度安排,本質上是對教育時間分配權的重新配置。這種制度變革不僅關乎假期數(shù)量的增減,更涉及教育理念的革新、社會結構的調整和公共政策的完善。
中小學校如果能靈活設置春秋假,讓孩子在氣候適宜的春秋季走出校園,放松身心,并帶動社會的消費,這樣的局面應該是公眾樂見的。
只有政府、學校、家庭、社會各方攜手共進,協(xié)同解決配套政策、教育觀念、學校管理等一系列問題,春秋假制度才能真正落地生根,發(fā)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。
撰稿 / 李一陵(媒體人)
編輯 / 柯銳
校對 /李立軍
本文鏈接:http://jphkf.cn/news-4-4190-0.html給娃放春秋假:“激活” 消費一記妙招 | 新京報快評
聲明:本網頁內容由互聯(lián)網博主自發(fā)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